筑牢防火黑料吃瓜网第一页:提供最新明星八卦与网络热点的首页推荐筑牢防火屏障 守护林海草原——多地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见闻
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 当前全国正值森林草原防灭火紧要期。记者跟随国家森防指办公室、应急管理部组织的“森林草原防灭火媒体行”主题采访活动,来到黑龙江、内蒙古、广西、福建等地,深入森林草原防灭火一线,探寻守护绿色家园的智慧与力量。
暮春初夏,大兴安岭林区暖阳轻洒、风干物燥。在位于林区深处的黑龙江省呼中区,这里的应急管理人正忙活一件事——追雷。
“雷击火是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。”当地指挥大厅内,森林防火感知系统上红点密布,每个红点代表着一个落雷点,呼中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副主任徐志伟介绍,“大兴安岭地区雷电频发,呼中区单日落雷最多时超过6400次。去年林区内发生的95起火灾中雷击火占到90起。”
如何追雷防火?呼中林业局建成国内首个雷击火综合试验基地,一系列“黑科技”部署到位:雷击火自动监测站、全波形三维闪电定位仪、大气电场仪等。
据悉,加上原有国家基本气象站瞭望塔和卫星数据组成的雷击火探测网,呼中区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森林雷击火感知系统。与传统雷电探测相比,探测效率提升3倍左右,实现了“人防”到“技防”的转变。
日前,呼中林业局收到了今年首份大兴安岭落雷提示,新一轮雷击火防范工作正式开启。徐志伟表示,目前队伍已经靠前驻防,根据雷电监测信息进行靶向观测、定向核查,对重点部位开展全方位巡护,全力确保“天上来的火,地上要防住”。
沿着林间公路向西南行驶,便来到内蒙古莫尔道嘎镇。这里正抓紧演练森林草原防灭火的重要战法——以水灭火。
履带式装甲车快速抵近火场;无人机精准定位火点及水源;水泵手、水枪手、水带架设员、水源向导员各司其职,水带铺设、远程供水、多泵联动等项目有序开展……在莫尔道嘎森工公司内,以水灭火中队经过缜密推演,成功“扑灭”模拟火线。
“以水灭火是扑救森林火灾的最佳选择,在众多灭火手段中成本相对较低,具有经济高效、安全、不易复燃的特点。”莫尔道嘎森工公司应急事务中心党委书记赵坤说,2024年春夏季,莫尔道嘎地区发生17场森林火灾,其中16场通过以水灭火的方式成功扑灭。
以水灭火,难点在于如何寻找水源。以水灭火中队自2017年成立以来,不断探索破解这个难题。如今他们将水系图和奥维系统融合,制作水系作战图并融入奥维地图指挥系统,实现立体化搜寻水源,精准规划水带敷设路线,同时改良甚至自主设计灭火装备,有力提高了找水和输水效率。
织密森林草原防火网,筑牢人民防线尤为重要。
一句“小心火烛”,伴着一声铜锣响。夜深时分,广西龙胜县广南村村寨内,“打更人”走街串巷,用流传百年的“喊寨”,提醒村民们注意防火。
“森林防火要堵源,无论春夏与秋冬,防火请你记心间……”临近晌午,广南村的鼓楼广场上,响起悠扬的侗族山歌。专业消防知识融入易学易记的山歌,口口相传、句句入心。
广南村村委会副主任蒙春苗说,在当地消防救援部门指导下,村子将森林草原防灭火安全宣传与“喊寨”、山歌等传统文化巧妙结合,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防火知识,让村民们愿意听、听得懂,更愿意照着做。
据了解,广西作为多民族聚居区,森林防灭火宣传教育工作采取了因地制宜、贴近群众生活的方式开展:组织女子义务消防队,提升基层防灭火能力;少数民族消防员进村入户开展宣传……
多举措“防”,全天候“守”,各方全力以赴筑起一道道防火屏障——
福建利用卫星遥感、铁塔高点视频监控、无人机巡航等大数据分析和高科技手段,探索全域全覆盖的森林数字防灭火新机制,全面提升森林防灭火数字化管理水平。
云南推动各级修订完善应急预案,举办全省2025年度森林草原火灾综合应急处置实战演练,并通过省级“森林草原防火短信服务平台”下发预警短信13万余条。
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在高火险区、森林草原火灾多发高发频发区靠前驻防,并派出无人机重型队、无人机轻型队配合开展空中巡查巡护……
国家森防指办公室、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介绍,近期多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,将密切关注火险变化,落实预警响应措施,持续加强火源管控,强化应急准备,全力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。
新华社记者周圆、魏弘毅